執行業務所得:定義、扣繳、免稅額、申報與合法節稅,一篇搞懂執業所得!

執行業務所得的全方位指南

文章目錄

如果你是自行執業的律師、中醫師、牙醫、代書、建築師等專業人士…

或則你是自由工作者、兼職工作者、部落客、youtuber等,用外包接案填寫勞務報酬單賺錢的人,甚至是有正職工作的斜桿人士,這篇文章就是為你們而寫!

執行業務所得的稅務規定看似複雜,其實只要掌握訣竅,就能合法節稅。

本文章將帶你了解執行業務所得的各種扣除項目、申報方式,讓你輕鬆省下辛苦賺到的錢。

文章太長,懶的看?執業會計師用影片說給你聽:

志玲姐姐平反了!執行業務所得族群如何報稅?|大老闆小常識|2021.05.15

什麼是執行業務所得?

執行業務所得,俗稱執業所得,是以專業技術或技藝,獨立工作賺來的錢。

簡單的說,執行業務所得是自己接案、自已承包案件或自己當老闆,不是受僱其他人。

例如:律師、會計師、作家、部落客等,他們靠自己的專業技能提供服務所賺來的錢,就是執行業務所得。

執行業務所得與大多數人領到的薪資所得,有很大的不同。

執行業務所得是什麼說明圖例
執行業務所得是什麼說明圖例  圖片來源:財政部

執行業務所得與薪資所得的差別?

下面表格是執行業務所得與薪資所得的差異比較:

項目執行業務所得薪資所得
定義以專業技術或技能,獨立承攬業務,自負盈虧所得。受僱於他人,提供勞務,按月或按年取得之固定或不固定之報酬。
關係承攬關係,無僱傭關係,自負盈虧與自行承擔資金風險。僱傭關係,受雇主指揮監督。
收入形式收入與費用明確劃分,通常為承攬或委任關係。領取固定報酬。
所得類別分為 9A 及 9B 兩種。所得代號為 50,可分為固定薪資、不固定薪資。
扣除額項目較多,可列舉實際支出較少,以固定額度為主
申報方式填寫綜合所得稅申報書,並附上相關憑證通常由雇主代扣代繳,個人僅需申報其他所得。
健保補充保費依據所得額計算補充保費。依據薪資所得計算補充保費。
勞健保一般不適用勞健保,視情況可能加入職業工會。適用勞健保。
員工福利通常無員工福利。雇主通常會提供勞健保及退休金等員工福利。
自主性高,可自行決定工作時間、方式。低,受雇主指揮監督。
風險高,需自負盈虧。低,風險由雇主承擔。
執行業務所得與薪資所得比較表

何時應列為執行業務所得,而不是薪資所得?

簡單的說,當你的所得符合專業性、不受雇主指揮監督、而且自負盈虧,你的所得就應歸類為執行業務所得。

執行業務所得 9A、9B 又有什麼不一樣?

執行業務所得根據不同的業務性質,可以分為9A和9B兩種,這兩種所得類別在計算稅額時,有不同的扣除方式和免稅額。

  • 9A: 適合專業人士,可以依照職業別扣除一定比例的費用。
  • 9B: 適合有著作權、專利權等收入的人,享有18萬元的免稅額。
執業所得類別9A9B
定義指專業人士等執業務的收入,根據執業種類有不同的費用比率。特定的業務所得,例如演講、稿費、專利權、著作權等的使用所產生的收入。
適用範圍建築師、律師、代書、專利代理人、會計師、土木技師、表演人等。稿費、版稅、樂譜、作曲、編劇、漫畫及講演之鐘點費等。
費用扣除可以按比例扣除費用,比率依職業別而定。有18萬元的免稅額。
稅率依據綜合所得稅累進稅率計算。依據綜合所得稅累進稅率計算。
執行業務所得 9A、9B比較表

哪些職業屬於執行業務所得?

根據《所得稅法》第 11 條定義的執行業務者,依職業類別分類包括如下:

職業類別具體職業
所得稅法第 11 條列舉律師、會計師、建築師、技師、醫師、藥師、助產士、著作人、經紀人、代書人、工匠、表演人 及其他以技藝自力營生者。
其他列舉職業程式設計師、精算師、不動產估價師、物理治療師、職能治療師、營養師、心理師、牙體技術師(生)、語言治療師、地政士、記帳士、引水人、節目製作人、商標代理人、專利代理人、仲裁人、記帳及報稅代理人業務人、書畫家、版畫家、命理卜卦、工匠、公共安全檢查人員、民間公證人等等
特定情況網紅、Youtuber 或一些 接案的 SOHO 族,若接到廠商業配合作,在沒有成立公司開發票的情況下,這些收入也會被列為執行業務所得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美容醫學的醫師也屬於執行業務所得。
執行業務所得職業類別一覽表

需要提醒: 職業分類可能會因產業發展和法規變更而有所調整,例如民國105年、113年都有條文更新。若你不確定自己的職業是否屬於執行業務所得,建議諮詢專業會計師,以獲得最準確的解答。

執行業務者業別代號對照表
執行業務者業別代號對照表  ​​圖片來源:財政部

如何判斷所得類別是執行業務所得?

你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你的所得是否屬於執行業務所得:

  • 是否有合法的執業執照? 如果你有律師、會計師、醫師等執業執照,通常表示你是執行業務者。
  • 是否與他人有雇傭關係? 如果你有固定的雇主,並受到其指揮監督,那你的所得屬於薪資所得。
  • 是否自行負擔業務成本? 如果你需要自行負擔辦公室租金、設備費用等成本,可能屬於執行業務所得。
  • 是否自行開發客戶? 如果你自行開發客戶,並與客戶簽訂服務合約,則可能屬於執行業務所得。

執行業務所得的扣繳規定

當你收到執行業務所得時,可能會發現被扣了一些錢,那不是客戶凹你喔!

扣繳是政府為了方便管理稅收,如果金額超過一定的門檻,支付者就必須先扣下部分金額作為所得稅,再將剩下的錢給你。

這部份的細節超多,又需要談到超級麻煩的費用率與二代健保補充保費,這都和你的血汗錢直接相關,值得好好瞭解一下。

執行業務所得的免扣繳條件與起扣點

一般來說,在中華民國境內居住的個人(在中華民國境內居住滿183日),每次執業所得扣繳10%,但是扣繳金額不超過2,000元時,就免扣繳。

舉例一:

假設你是居住在台灣的翻譯,A公司委託您翻譯文件,支付您稿費新台幣 15,000 元。

按照規定,A公司應該扣繳 10% 的所得稅,也就是 15,000 * 10% = 1,500 元。

但因為 1,500 元低於 2,000 元的免扣繳門檻,所以 A 公司不需要預先扣繳這筆稅款。

你拿到 15,000 元的稿費,在隔年 5 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時,再將這筆收入計入,計算應繳納的所得稅。

舉例二:

假設你是居住在台灣的設計師,B公司委託您設計海報,支付你設計費新台幣 30,000 元。

按照規定,B公司應該扣繳 10% 的所得稅,也就是 30,000 * 10% = 3,000 元。

因為 3,000 元高於 2,000 元的免扣繳門檻,所以 B 公司需要先預扣 3,000 元的稅款。

實際領到 30,000 – 3,000 = 27,000 元的設計費,在隔年 5 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時,再將這筆收入計入,已扣繳的 3,000 元可以抵減應繳稅額,多退少補。

因此,也有人說執行業務所得扣繳起扣點是20,000元,也就指扣繳額2,000元的意思

例外:

但是,如果是所得人非我國境內居住的個人,也就在中華民國境內未居住滿183日的人,每次支付金額超過5,000元,就扣繳20%。反正,每次給付額不超過5,000元,就可免扣繳。算法與上面舉例是一樣的。

執行業務所得與二代健保補充保費

根據二代健保的設計,包含執行業務所得在內有 6 種收入,要扣繳 2.11%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。

計算方式是單筆執行業務收入超過新台幣 20,000 元,要扣繳 2.11% 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。特別提醒執業所得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規則是按「一次」、「一筆」來計算。

舉例:

假設小明是一個自由接案的網頁設計師,他在某個月獲得了一筆5萬元的設計案款。由於這筆收入超過2萬元,支付這筆款項的公司就必須代為扣繳5萬元 x 2.11% = 1055元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。

執行業務所得的免稅額與費用率

9B 免稅額

主要指稿費、版稅、演講費等因智慧財產權所產生的收入。

9B所得可以享有18萬元的免稅額。也就是說,如果你的9B所得在18萬元以下,就不需要繳納所得稅。

9A 費用率

主要指專業人士(如律師、會計師、建築師等)提供專業服務所獲得的收入。

9A所得可以按一定的比例扣除費用,這個比例會根據不同的職業別而有所不同。

我們根據財政部一百十一年度執行業務者費用標準,匯整執行業務者的業別代號、執行業務者業別以及費用率,方便參考:

代號執行業務者業別費用率
10律師30%;配合政府政策辦理法律扶助案件及法院指定義務辯護案件之收入為 50%
11會計師30%
12精算師20%
13地政士30%
14記帳士30%
15仲裁人15% (依仲裁法規定辦理仲裁業務者)
16民間公證人 (依公證法規定)30%
17不動產估價師35%
18受委託代辦國有非公用不動產之承租、續租、過戶及繼承等申請者30%
19記帳及報稅代理人30%
20技師35%
21建築師35%
22公共安全檢查人員35%
23未具會計師資格,辦理工商登記等業務者30%
24工匠工資收入 20%
25工匠工料收入 62%
26引水人25%
27律師配合政府政策辦理法律扶助案件之收入50%
28美術工藝家工資收入 20%
29美術工藝家工料收入 62%
30內科醫師健保收入:依健保署核定點數 x 0.8;掛號費收入:掛號費收入 x 0.78;非屬健保收入,醫療費用收入含藥費收入:40%;醫療費用收入不含藥費收入:20%
31外科醫師健保收入:依健保署核定點數 x 0.8;掛號費收入:掛號費收入 x 0.78;非屬健保收入,醫療費用收入含藥費收入:45%;醫療費用收入不含藥費收入:20%
32小兒科醫師健保收入:依健保署核定點數 x 0.8;掛號費收入:掛號費收入 x 0.78;非屬健保收入,醫療費用收入含藥費收入:40%;醫療費用收入不含藥費收入:20%
33婦產科醫師健保收入:依健保署核定點數 x 0.8;掛號費收入:掛號費收入 x 0.78;非屬健保收入,醫療費用收入含藥費收入:45%;醫療費用收入不含藥費收入:20%
34眼科醫師健保收入:依健保署核定點數 x 0.8;掛號費收入:掛號費收入 x 0.78;非屬健保收入,醫療費用收入含藥費收入:40%;醫療費用收入不含藥費收入:20%
35耳鼻喉科醫師健保收入:依健保署核定點數 x 0.8;掛號費收入:掛號費收入 x 0.78;非屬健保收入,醫療費用收入含藥費收入:40%;醫療費用收入不含藥費收入:20%
36牙科醫師健保收入:依健保署核定點數 x 0.8;掛號費收入:掛號費收入 x 0.78;非屬健保收入,醫療費用收入含藥費收入:40%;醫療費用收入不含藥費收入:20%
37精神科醫師健保收入:依健保署核定點數 x 0.8;掛號費收入:掛號費收入 x 0.78;非屬健保收入,醫療費用收入含藥費收入:46%;醫療費用收入不含藥費收入:20%
38骨科醫師健保收入:依健保署核定點數 x 0.8;掛號費收入:掛號費收入 x 0.78;非屬健保收入,醫療費用收入含藥費收入:45%;醫療費用收入不含藥費收入:20%
39其他科別醫師健保收入:依健保署核定點數 x 0.8;掛號費收入:掛號費收入 x 0.78;非屬健保收入,醫療費用收入含藥費收入:43%;醫療費用收入不含藥費收入:20%
40助產師(士)31%;全民健康保險收入為 72%
41藥師全民健康保險收入 94%;若已區分藥費收入及藥事服務費收入,則藥費收入為 100%,藥事服務費收入為 35%;非屬全民健康保險收入為 20%
42醫事檢驗師(生)健保收入:依健保署核定之點數,每點 0.78 元;掛號費收入:78%;非屬健保收入:43%
45營養師20%
46醫師經核准至該他醫療機構服務但與該他醫療機構不具僱傭關係者10%
47獸醫師醫療貓狗者 32%,其他 40%
48皮膚科醫師健保收入:依健保署核定點數 x 0.8;掛號費收入:掛號費收入 x 0.78;非屬健保收入,醫療費用收入含藥費收入:40%;醫療費用收入不含藥費收入:20%
49家庭醫學科醫師健保收入:依健保署核定點數 x 0.8;掛號費收入:掛號費收入 x 0.78;非屬健保收入,醫療費用收入含藥費收入:40%;醫療費用收入不含藥費收入:20%
50中醫師健保收入:依健保署核定之點數,每點 0.8 元;掛號費收入:78%;非屬健保收入,醫療費用收入不含藥費收入:20%;醫療費用收入含藥費收入:45%
51語言治療師健保收入:依健保署核定之點數,每點 0.78 元;掛號費收入:78%;非屬健保收入:20%
52人壽保險醫療檢查35%
53物理治療師健保收入:依健保署核定之點數,每點 0.78 元;掛號費收入:78%;非屬健保收入:43%
54職能治療師健保收入:依健保署核定之點數,每點 0.78 元;掛號費收入:78%;非屬健保收入:43%
55心理師20%
56牙體技術師(生)40%
57配合政府政策辦理老人、兒童、中低收入者、身心障礙者及其他特定對象補助78%
58自費疫苗注射收入78%
59C肝藥品費用之全民健康保險收入96% (自 107 年 1 月 1 日起,西醫師屬執行業務者,且符合特定條件)
61書畫家、版畫家30%
62命理卜卦20%
70表演人45%
71保險經紀人26%
72節目製作人45% (各項費用全部由製作人負擔者)
73公益彩券甲類經銷商60% (公益彩券立即型彩券經銷商)
76一般經紀人20%
90其他由稽徵機關依查得資料或相近業別之費用率認定
91商標代理人30%
92程式設計師20%
93專利師及專利代理人30%
94未具律師資格,辦理訴訟代理人業務23%
95未具建築師資格,辦理建築規劃設計及監造等業務者35%
96未具地政士資格,辦理土地登記等業務者30%
97受大陸地區人民委託辦理繼承、公法給付或其他事務者23%
98非自行出版之稿費、版稅、樂譜、作曲、編劇、漫畫及演講之鐘點費等七項30% (減除所得稅法第 4 條第 1 項第 23 款規定免稅額後)
99自行出版之稿費、版稅、作曲、編劇、漫畫等75% (減除所得稅法第 4 條第 1 項第 23 款規定免稅額後)
執行業務者的業別代號、執行業務者業別與業別費用率匯整表格

請注意:

  • 本表格僅列出部分執行業務者業別,詳細資訊請參考財政部相關規定
  • 各行業別的費用率,由稽徵機關依查得資料或相近業別之費用率認定。
  • 費用率可能因應年度或特殊情況而有所調整,如Covid-19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,請以最新公告為準

執行業務所得可認列的必要費用與成本

無論是9A或9B所得,都可以扣除一些必要的業務費用,以降低應納稅額。常見的扣除項目包括:

  • 辦公室租金: 包括房屋租金、水電費等。
  • 辦公設備折舊: 電腦、印表機等設備的折舊費用。
  • 交通費: 因業務需求產生的交通費用。
  • 業務招待費: 在合理範圍內,可以扣除業務招待費。
  • 其他必要費用: 如文具、通訊費、差旅費等。

執行業務費用申報注意事項

  • 非屬執行業務之直接必要費用,不得列為執行業務費用。
  • 執行業務者租用房屋,部分非供執行業務使用,則非供執行業務使用之租金應按面積比例計算,不予認列。
  • 水電瓦斯費,如無法明確劃分,以二分之一計算。
  • 電話費、汽車等,如係執行業務與家庭合用者,其相關費用以二分之一認列。
  • 汽車相關費用以一輛並列入財產目錄者為限。
  • 委任人應負擔之費用,不得作為費用列支。
  • 需與業務相關
  • 需取具合法憑證
  • 需有給付事實
  • 委託人負擔之費用不得列支
  • 罰鍰、滯納金不得列報

​​執行業務所得的申報

執行業務所得與個人綜合所得稅的申報期間相同與方式相同:

  • 申報時間: 每年 5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。
  • 申報方式: 可採網路申報、郵寄申報,與戶籍所在地國稅局或稽徵所臨櫃辦理。

特別提醒:

  • 執行業務所得,必需詳細填寫收入、支出、扣除項目等,並附上相關憑證。
  • 稅法會不時更新,務必參照當年度的法規,並建議諮詢專業會計師或稅務人員。
  • 高執行業務所得人士,建議請會計師或記帳士來服務,處理稅務申報事宜,以節省時間並確保申報正確。

志玲姐姐平反了!執行業務所得族群如何報稅?|大老闆小常識|2021.05.15

執行業務所得合法節稅的6項建議

善用 9B 免稅額

如果你的收入符合9B的條件,可以享有18萬元的免稅額,也就是說,只要你應該優先考慮使用9B所得不超過18萬元,可有效降低應稅所得。

選擇核實認定費用

如果你的業務支出較多,選擇核實認定,可以比照實際支出扣除,比按照固定比例扣除更划算。如果實際發生的必要費用超過列舉扣除額,可以選擇列舉扣除,並檢附相關證明文件。

成立公司或工作室

當所得額達到一定程度,或成本費用較高時,可考慮成立公司或工作室,可以將收入併入公司所得計算,並用成本費用來抵免稅務(成本可抵營業稅,成本費用可抵營所稅)。

經驗上來說,當個人綜合所得稅率被課到 20% 以上,就可評估成立公司。但是,成立公司會有額外的成本,因此我們建議找專業會計師根據你的執行業務者業別、所得類別9A或9B、費用率等,來試算評估具體的合法節稅方案。

拆分單次給付金額

將一次性的大額收入拆分成多次較小的收入,把單筆執行業務收入超過 2 萬元,需扣繳 2.11% 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,拆分成多筆可以減少或免除扣繳。

注意事項: 這種方法需要謹慎操作,避免被稅務機關認定為逃稅!

確認所得類別

不同的所得類別有不同的稅率和扣除項目,正確分類才能享受到最大的節稅效果。

可以諮詢專業會計師,協助你判斷所得類別。

使用專業會計師與記帳士服務

特別對高執業所得人士來說,會計師熟悉稅法,可以根據你的個人情況,提供最適合的節稅方案,可以幫你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。

總之,稅法複雜多變,節稅方法會隨著稅法變動而調整,建議每年都諮詢專業會計師。再次強調一定要合法節稅,但千萬不要做出違法的行為!

志玲姐姐平反了!執行業務所得族群如何報稅?|大老闆小常識|2021.05.15

值得推薦給高執業所得人士的會計師事務所

元方聯合會計師事務所,成立近 17 年,旗下有25位專業人士,累計服務超過 1,000 家以上的客戶與數千位高執業所得的個人客戶,包含醫師、律師、建築師等。

所長黃秋凌會計師,取得高考會計師合格、證券分析師與各類保險專業證照。曾經歷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營業部副科長、東森媒體科技董事長特助、安侯協和會計師事務所、神腦國際財務主管等職位。

黃秋凌會計師並透過Youtuber頻道:大老闆小常識,提供中小企業主實用的財稅知識與Know-How。

高執業所得人士,稅務規劃一站式服務!

元方聯合會計事務所,提供高執業所得人士完整的稅務與資產規劃,幫助你省力與合法節稅,是協助你人生夢想達成的信任伙伴。

地址:100 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7號3樓

電話:02-23959621

電子信箱:service@excelcpa.com.tw

推薦閱讀:2025 精選15間台北會計師事務所推薦

執行業務所得的常見問題 FAQ:

Q1:執行業務所得扣繳後是否會退稅?

會的。年度報稅時,會根據您的全年收入、各項扣除額及適用稅率重新計算應納稅額。如果預扣的稅款超過實際應納稅額,國稅局會將差額退還給你。退稅通常在隔年報稅季(5 月)結束後進行。

Q2:如何查詢自己的執行業務所得類別?

以下4種查詢自已執行業務所得類別的方法:

  1. 勞務報酬單:檢查雇主或發款單位提供的勞務報酬單,上會載明所得類別,例如:執行業務所得(9A)、稿費(9B) 或薪資所得(50)。
  2. 詢問業主或發款單位:直接詢問業主或發款單位,或向他們申請扣繳憑單
  3. 檢視扣繳憑單:在報稅期間,可透過自然人憑證、健保卡等方式,查詢到國稅局已知的個人所得資料。
  4. 參考執行業務者業別代號對照表,可初步判斷自己是否屬於特定類別。

Q3:執行業務所得的單據如何保存?

依據稅法規定,你需要保存與所得有關的單據至少五年。每年申報所得稅時,你需要根據這些憑證填寫申報書。

由於單據非常多,我們建議你尋求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來協助你記帳與申報,可以讓你專注本業,節省保貴時間。

更多執行業務所得參考資料來源

» 更多推薦:

【拳擊手綁帶是什麼?該如何使用?】拳擊手綁帶完整指南
便宜的福利機該買嗎?福利機缺點、優點大公開!

更多精選文章
搜尋更多優質好文
更多精選文章
本周熱門文章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