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股權規劃?為什麼每間公司都該提早規劃?
股權規劃的定義與目的
股權規劃是在公司成立初期,先決定每位股東持有多少股份,也包含日後如果有募資新股東加入、舊股東退出,要怎麼調整股份。
目的是讓權利與義務分配清楚,避免日後爭議。
舉例來說,如果創辦人三人一起創業,提早談好股份比例與條件,就能減少未來因出資不均或工作貢獻不同而產生的糾紛。
常見錯誤與風險
- 沒先討論清楚就登記股份
很多創業團隊一開始先登記公司,等出現問題才回頭談股份,結果造成彼此不信任或要求重新分配。 - 股份平均分,但貢獻差距大
若三人各持33.3%,但只有一人全職投入,後面容易爭執誰該拿多少利潤,甚至導致拆夥。 - 沒考慮未來稀釋與增資
沒預留股份給未來投資人,或技術股設計不當,會讓創辦人股份被稀釋過快,喪失主導權。 - 技術股處理不當導致稅務風險
技術股未依法估值或未符合資格,會讓收股人須繳高額所得稅,甚至被國稅局補稅。 - 缺乏股東協議
如果沒有寫明股份轉讓條件、退場機制、表決方式,日後很難處理爭議或股東變動。
股權架構怎麼設計?5 種常見股權模式解析
在公司創立初期,設計合理的股權架構是未來發展與避免糾紛的關鍵。
股權架構設計,會直接影響決策權、獲利分配,以及日後的投資與合作可能性。以下5種是常見的股權模式:
1. 股東平均制
每位創辦人股份一樣,例如三人各佔 33.3%或二人各50%/50%。
這種方式看起來公平,但若投入時間或資源不同,容易引發不滿或爭議。
適合對象:
- 創辦人貢獻相近
- 合作默契高的團隊
- 初期不缺資金,不用急著找投資人的團隊
2. 貢獻導向制
根據每位股東實際投入的金錢、時間、技術或資源,決定股份比例。比起平均分配,這種方式更能反映現實。
適合對象:
- 有人全職投入,有人兼職
- 有人出資,有人提供技術
- 希望鼓勵貢獻多者
3. 實收資本額
股份根據實際匯入的現金計算,例如出資 100 萬者持股 50%、出資 50 萬者持股 25%。這種方式在成立有限公司時較為常用。
適合對象:
- 以現金出資為主的企業
- 較重視資本結構清晰度
- 預備對外融資或審查
4. 技術入股制
以技術、智慧財產或開發成果換取股份。這需要經過外部第三方進行估值認定,常用於新創團隊、軟體公司或研發密集型產業。
適合對象:
- 技術為主要資產的公司
- 技術合夥人無現金出資
- 須符合所得稅法第14-1條申報規定
5. 混合制(技術+資本+貢獻)
綜合現金、技術與時間投入設計股份。例如一人出資、一人寫程式、一人負責營運,分別根據各自角色評估比例。
適合對象:
- 團隊成員角色明確
- 期望長期合作與共同成長
- 須建立獎勵與責任機制
股份該怎麼分?創業初期股權分配比例建議
股份分配的核心考量
股份分配沒有標準標準,也沒有絕對公平的公式,是共同創辦人間的協議。
一個合適的股份分配,需要評估每位創辦人的貢獻,與包含過去、現在與未來的投入。
股份分配主要考量因素:
- 原始構想: 誰提出主要的創業點子?
- 投入資本: 誰投入了啟動資金?金額多少?
- 時間投入: 是全職還是兼職參與?預計投入多久?
- 專業技能與經驗: 誰擁有關鍵技術、管理或行銷經驗?
- 人脈與資源: 誰能帶來重要的客戶、合作夥伴或資源?
- 未來角色與責任: 每個人在公司未來將扮演什麼角色?承擔哪些責任?
建議使用書面文件細詳記錄分配結果,例如:股東協議書。並考慮設定股權歸屬期(Vesting),確保創辦人持續為公司服務。
創業初期股權分配比例建議
每個新創團隊情況不同,分配比例沒有標準答案。以下是實務上的思考方向:
分配方式 | 適用情況 | 方法或範例 | 提醒事項 |
平均分配 | 創辦人貢獻相似,投入程度相當(如全職) | 2人:各 50%;3人:各 33.3% | 若未來貢獻變化,可能需重新調整 |
依貢獻度分配 | 資本、時間、技能投入差異大 | 評分各項貢獻後再分配;例如 A 全職+技術較多、B 兼職+出資較少 | 評分標準須提前談妥,避免分配爭議 |
領導者或風險承擔者加權 | 有主導者或有人承擔較高風險(如貸款、擔保) | 主導者比他人多 5%~15% 股份 | 需清楚記錄其角色與風險,讓其他人能接受 |
預留員工選擇權股份 (ESOP)
建議新創團隊在公司成立初期就預留一部分股權(例如 10% 至 20%),用來吸引和留任未來的關鍵員工。這部分股權是從所有創辦人的總股權中按比例扣除。
考慮設立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
閉鎖性公司是台灣公司法中的一種特殊型態,它的股東人數通常有上限(例如 50人)、公司章程可以限制股份轉讓,維持股東單純性,可以發行無面額股或複數表決權特別股,增加彈性。
適合希望維持家族或創始團隊控制權的公司,以及希望長期穩定經營,不想股權被外部投資者影響的新創公司。完整請見:閉鎖性公司是什麼?優缺點、章程範例與設立指南
技術股該注意什麼?合法分配與節稅要點
技術股是用技術、研發成果或智慧財產換取公司股份。這種方式常見於新創團隊,但若處理不當,會有稅務與法律風險。
技術入股的法律依據(所得稅法第14-1)
根據《所得稅法》第14條之1,公司可用「技術服務或智慧財產」換股份,條件是:
- 該技術對公司有實質貢獻
- 估值合理並經股東同意
- 須向稅捐機關申報,並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(如經濟部)
此條文目的在鼓勵技術人才創業,同時避免逃漏稅。
技術股估值方法與稅務處理
技術股不能隨便估價,以下是常見三種方法:
技術股估值方法 | 說明 |
成本法 | 根據過去投入的研發成本作為估值基準 |
市場法 | 參考市場上類似技術或交易價格進行比較 |
收益法 | 根據技術未來預期能為公司帶來的利潤估值 |
若技術股未經申報而直接入帳,國稅局可視為「其他所得」,持有人須補繳稅。合法申報則可延期課稅,直到股份實際轉讓時才計算稅額。
股東協議與創辦人協議:確保每位股東的權利與責任
許多新創公司失敗不是產品不好,而是股東吵架!
股東協議與創辦人協議就是用來預防爭議、明確規則的文件。
它們能保障每個人的權利,也能避免誤解和不公平。
常見條款:創業前就該寫清楚的規定
條款名稱 | 功能說明 |
股份轉讓限制條款 | 限制股東任意轉讓股份,防止外部不明人士入股 |
退出機制 | 訂定股東退出的方式、價格與時間,保障創辦人與公司雙方權益 |
禁業條款 | 規定股東離開後不得在一定期間內成立同類型公司或加入競爭對手 |
分期歸屬 | 股權按貢獻時間逐年歸屬,防止早期股東離開卻保有大量股份 |
表決權設計 | 可設特殊表決權,讓主要創辦人保有經營控制權 |
股東會議機制 | 決定重大事項時須幾票通過、每年召開次數、會議通知與議事方式等 |
真實案例解析:如何避免股東鬧翻?
案例一:沒訂退出機制,股東離職卻不退股份
兩位共同創辦人,一人中途退出,但仍持有 50% 股權,導致另一人無法引進投資人,也喪失經營主導權。
解法: 應訂「退出條款」與「分期歸屬機制」,未達條件者自動退回股份。
案例二:股東將股份轉讓給外人,團隊失控
其中一位創辦人將股份轉給外部人士,造成公司價值被外人掌控,其他股東無從防堵。
解法: 股東協議應包含「優先購買權」與「股份不得隨意轉讓」條款。
📌 提醒: 股東協議不是大公司才需要。創業一開始就該談清楚,最好由律師或會計師協助草擬。
股權規劃範例參考
3人創業團隊股權分配範例:CEO vs 技術合夥人 vs CMO
A公司,3位創辦人,依據投入區分三個角色、貢獻與領導者加權,建議股權如下:
成員角色 | 出資金額 | 技術貢獻 | 時間投入 | 股權建議比例 | 說明 |
A(CEO) | 100 萬 | 低 | 全職 | 40% | 出資最多、擔任營運主導 |
B(CTO) | 0 | 高 | 全職 | 35% | 技術貢獻最大,產品關鍵角色 |
C(CMO) | 50 萬 | 中 | 兼職 | 25% | 部分出資、行銷策略支援 |
備註1: 三位需要共同簽訂股東協議,明確權責與未來股權稀釋條件。
備註2: 如果技術合夥人也有出資,建議將出資與技術股份分別計算。
技術股設計參考
設計項目 | 建議內容 |
技術股來源 | 系統架構設計、演算法、技術文件 |
股份比例 | 技術股總占比不超過 20%(依公司估值調整) |
歸屬條件(Vesting) | 每年歸屬 25%,共 4 年(可設保留期 1 年) |
估值方式 | 採成本法+預期效益加總計算估值 |
申報方式 | 依《所得稅法》第14-1 條辦理,經主管機關核定申報 |
協議內容 | 附加「服務貢獻說明」、「退出處理條款」、「禁業條款」 |
備註:技術股與股東協議條款建議由專業會計師或律師複審後正式簽署。若未來要增資、引進外部投資人,上述條款可進一步補強保護機制。
什麼時候該找專業會計師或法律顧問協助?
在股權規劃上,建議在創業設立公司之前,找專業的會計師或律師協助,可以預防風險與糾紛,也能保障未來發展空間。以下幾種情況特別建議諮詢會計師或律師:
專業服務能帶來的保障
顧問角色 | 可提供的協助項目 |
會計師 | 股權估值、技術股申報、稅務規劃、增資與減資流程指導、股權激勵制度設計、募資結構規劃 |
律師 | 股東協議撰擬、章程增修建議、股份轉讓合約審閱、創業股權爭議處理 |
股權稅務風險提醒
當股權結構與分配涉及技術股、股東之間轉讓股份或是贈與股份給親友或員工,就會有估值與個人所得稅申報的需求。
建議請會計師提供技術股申報、增資、轉讓、贈與等稅務的一站式節稅與股權規劃會更有效益。
股東爭議的法律後門
未訂立股東協議,一方離職卻持有大量股份,導致公司運作困難。或股份分配口頭約定,後續難舉證或造成誤會,以及沒有限制股份轉讓,股東私下轉股給外人,引發控制權危機。
在股權分配設計時,尋求會計師或律師的服務,撰寫完整股東協議與創辦人條款,加入禁業、分期歸屬、退出機制等細節,是為未來各種糾紛提前設下防火牆與確保公司長遠發展的保障。
結語:提早規劃股權,才能穩健發展與吸引投資
- 股份不是隨便登記就好。創業一開始就應討論並記錄股東持股比例、貢獻條件與退出機制,才能避免日後爭執或拆夥。
- 常見分配方式包括:平均分配、依貢獻分配、實收資本額、技術入股與混合模式。建議根據資源投入、角色分工與未來目標來設定。
- 技術股應依所得稅法第14-1條規定申報,估值方式應合理,未申報會被視為所得課稅。建議設立歸屬條件並由會計師協助處理。
- 股東協議不是可有可無,是創業關鍵保障。明定股份轉讓限制、退出條件、表決機制與禁業條款。沒有協議,股東離職、轉股、出現爭執時會讓公司陷入混亂。
- 股權設計、技術股申報與稅務處理應由會計師與律師協助。從公司成立到增資與募資前,每個階段都需要專業判斷與協助。
股權規劃一站式諮詢服務:元方會計聯合事務所
元方聯合會計師事務所,成立近 17 年,旗下有25位專業人士,累計服務超過 1,000 家以上的客戶。服務客戶群包括營建業、電子業、食品業、製造業、服務業、公部門、醫療生技相關產業與投資相關產業等近20種產業。
所長黃秋凌會計師,取得高考會計師合格、證券分析師與各類保險專業證照。曾經歷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營業部副科長、東森媒體科技董事長特助、安侯協和會計師事務所、神腦國際財務主管等職位。
黃秋凌會計師並透過Youtuber頻道:大老闆小常識,提供中小企業主實用的財稅知識與Know-How。
股權規劃一站式諮詢服務!
元方聯合會計事務所,提供股權分配設計、募資增資、股東協議、技術入股與會計稅務完整的股權規劃一站式服務。
地址:100 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7號3樓
電話:02-23959621
電子信箱:service@excelcpa.com.tw
更多股權規劃參考資料與新聞報導
- 家寧、Andy「眾量級」爭議事件:創業要成功,請談好「這件事」
- 【新創園地專欄-黃沛聲】創業者分手,如何散買賣不散交情?
- 股東會爭議公司案例
- 新創股權設計:創辦人股份歸屬機制(Founder shares vesting)
- 新創公司ESOP員工認股權計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