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代健保( 第二代全民健康保險 )是針對全民健康保險制度進行的升級,於 2013 年正式實施。
二代健保增加了「 補充保費 」的設計,
其核心在於針對經常性薪資以外的所得或收入課徵,
如獎金、補助、股利等徵收,來加強財源穩定性。
對企業主而言,二代健保的實施需注意新的補充保費計算方式與帳務要求,
可能影響公司營運成本、現金流及員工的薪資、獎金制度。
本文將針對二代健保對企業的影響進行分析,並提供實務建議。

二代健保對企業的影響
二代健保雇主保費計算公式
公司作為雇主,必須依薪資級距繳納基本健保費外,
需額外因應補充保費的特定負擔如下:
1、員工紅利或獎金的補充保費:
每月支付薪資總額,與當月投保金額總額,二者相減。
每月支付薪資總額多出來的部分要額外繳交 2.11%的補充保費。
雇主的補充保險費計算公式 = ( 每月薪資總額 - 當月投保金額總額 ) × 費率 2.11 %
延伸閱讀:
大老闆小常識2.0 – 深入解析二代健保:企業主必知的重要常識
2、股利分配:
公司將盈餘分配給個人股東,
單筆金額超過新台幣 2 萬元時,需負擔 2.11%的補充保費。
二代健保 = 基本健保費 ( 5.17% ) + 補充保費 ( 2.11% ) | ||
項目 | 公司行號 ( 投保單位 ) | 個人 ( 保險對象 ) |
基本健保費 | 投保薪資 x 5.17% x 60% x ( 1+0.58 ) | 投保薪資 x 5.17 % x 30 % x ( 1 + 依附眷口數 ) |
補充保費 | ( 每月支付薪資總額 – 投保薪資總額 ) x 2.11% | 6 大類收入 x 2.11% |
二代健保可能影響企業的現金流?
答案是肯定的,企業短期內的現金流一定會受影響。
補充保費的制度,是基於非經常性的支出來計算,如:獎金、補助、股利,
在實際支付當月,企業有可能要補交 2.11% 的補充保費,
因此導致企業額外的現金流量負擔,
特別是有設計配股計劃,及大規模發放獎金的公司,
影響將更加明顯。
公司應做好整體財務規劃,確保現金流穩定、充足。
二代健保對行政管理的負擔
1、企業需逐筆記錄員工的非經常性薪資所得,並依規定按時申報,
除了公司負擔的補充保費外,必要時還需先代扣補充保費。
2、會計及人資部門需加強資料管理,避免申報錯誤,導致延誤或罰款。
3、公司內部需針對二代健保補充保費,設計扣繳制度,確保補充保費的相關資料正確,以降低稽核風險。
4、需按規定時間申報補充保費。
可選擇「 按年 」 或「 按月 」 申報。
若選擇「 按年 」申報,需於每年 1 月 31 日前,將上一年度的補充保費金額,填報扣費明細,匯報給保險人。
若選擇「 按月 」申報,於繳納補充保險費時,一併填報扣費明細,並以多元網路申報方式彙送保險人。
二代健保對企業文化與員工福利的影響
1、員工認知
對員工來說,補充保費將使實際拿到的獎金變少,可能影響員工滿意度。
公司應加強內部溝通,向員工解釋政策影響,並在員工有疑慮時耐心說明,
同時與員工一起討論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替代獎金方案。
2、調整獎金結構
企業可以重新調整獎金結構,設計獎金發放方式、次數,
或改採用長期激勵計畫,以減少一次性補充保費的負擔。
二代健保對受僱人員的影響
除固定薪資外,員工需自行負擔獎金的 2.11% 為補充保費 ,
這可能會導致實際領到的獎金與福利有所減少,
特別是薪資結構設計為高額獎金的情況。
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起扣點
二代健保下限 ( 起扣點 ) 為 2 萬元, 上限為1,000 萬。
個人補充保險費的計費所得或收入達下限時,以全額計算補充保險費;
逾上限時,則以上限金額計。
當公司 ( 投保單位 ) 「單次」給付金額未超過 2 萬元就不用扣補充保費。
需特別注意的是,
如果一天內有多筆 「同一公司 」支付的給付報酬,
就很有可能被認定是同一筆,而被追繳保費。
6 類收入需要繳交補充保費
根據二代健保規定,下列收入需繳補充保費:
📍獎金:個人領取高額獎金超過投保金額四倍 ( 以整年度計算)
📍兼職薪資所得
📍執行業務所得
📍股利所得
📍利息所得
📍租金所得
受僱人員的補充保險費計算公式 = 各項補充保險費的之所得 ( 收入 ) 金額 × 補充保險費率2.11%
二代健保計算方式 各項補充保險費的之所得 ( 收入 ) 金額 × 補充保險費率 2.11% | ||
計費項目 | 下限 | 上限 |
📍年度累計超過「 月投保金額 4 倍 」部分的獎金 | 無 | 超過的部份以 1,000 萬為限。 |
📍兼職薪資所得 | 單次給付金額,達主管機關公告基本工資之薪資所得。 | 單次給付以 1,000 萬為限。 |
📍執行業務所得 | 單次給付達 2 萬元 | 單次給付以 1,000 萬為限。 |
📍股利所得 | 以雇主或自營商身份投保:單次給付金額,超過投保金額達 2 萬元 | 超過投保金額以 1,000 萬為限 |
非以雇主或自營商身份投保:單次給付達 2 萬元 | 單次給付以 1,000 萬為限。 | |
📍利息所得 | 單次給付達 2 萬元 | 單次給付以 1,000 萬為限。 |
📍租金所得 | 單次給付達 2 萬元 | 單次給付以 1,000 萬為限。 |
受僱人員注意事項
受僱人員應注意以下事項:
1、理解扣款項目:
領到獎金很開心,無論是三節獎金、績效獎金、年終獎金
甚至是難得的員工認股機會時,
光想到有多一筆收入就讓人振奮!
但在領取獎金、紅利等收入時,
還是應留意是否已扣除補充保費,
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 「 年度累計超過月投保金額 4 倍 」部分的獎金,
因為是累計的,
一年最開始就會在農曆年前發放上一年度的年終獎金,可能就是底薪的一~二個月
公司設計的獎金制度若還有三節獎金、績效獎金等不定期的發放
只要達到月投保金額 4 倍,
超過的部份就會從發放的獎金金額內扣除2.11% 為補充保費
若有任何金額無法核對的狀況,建議先找管理單位詢問。
2、規劃收入結構:
對於高收入員工,可以與公司討論如何重新設計薪資結構,
減少不必要的補充保費負擔。
給企業主的建議
規劃好現金流,避免財務壓力
現金流一直是企業營運上的重點,
二代健保補充保費雖然是公司的一筆支出,
但慶幸的是,
公司還是可以透過先試算、提撥來避免公司的現金流受影響。
建議公司每年在提撥下一年年度預算時,
也將非經常性薪資所得的發放金額,
及其可能產生補充保費的影響也一起納入評估,
特別是在要發放紅利、獎金或分配股利前,
更要事先做好資金預留,以避免現金流短缺問題。
調整薪資結構,降低補充保費負擔
1、優化獎金發放方式:
逐步減少現金分紅比重,
採用其他方法來達到激勵員工的目的。
以非現金形式提供部分員工福利,
例如獎學金、各種補助、購物禮卷、提貨卷、員工旅遊等,
可降低補充保費計算基礎。
2、分次支付股利或紅利:
針對大額獎金或股利分配時,可考慮分批支付,
若單次支付,需一次支付高額補充保費。
對公司的現金儲備來說是種風險。
完善帳務處理,確保符合稅務法規
明確劃分成本項目:
公司支付的基本健保費與補充保費應分別記錄,
確保申報正確性,
也可以做為下一年度現金流量預測時的依據。
在規劃員工激勵方案時,也可以依此調整獎金制度,
同時符合公司及員工的利益極大化。
稅務申報注意事項:
二代健保補充保險費和基本健保費都是健保費,
可全數列入綜合所得稅的列舉扣除額,
沒有金額上限限制。
但需留意金額計算的正確性,
並保留相關憑證以備查核。
提高員工理解,減少薪資爭議
二代健保的補充保費制度,
直接影響員工實際領取的獎金金額,可能讓員工產生不滿,
建議公司定期舉行內部說明會,教育員工了解二代健保政策,
讓員工充分了解政策內容,及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計算方式,
避免員工誤解企業福利政策的改變,因而產生不滿情緒,
並在員工有疑慮時耐心說明。
尋求專業協助,精進財務規劃
由於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涉及法規變動與財務規劃細節,
企業進行薪資結構優化、獎金制度調整時,
建議聘請專業會計師或財務顧問協助規劃,
同時需先預測獎金制度的改變,會對整體財務規劃產生什麼影響,
也要重新制定健康的現金流量安全水位,
降低因政策調整而帶來的經營風險。
注意繳納期限
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繳費寬限期為 15 日,
寬限期滿後,每超過 1 日未繳納,將收取0.1 %的滯納金,
最高可以收到應繳費金額之 15 %,
因為有此罰則,大部份的公司都採用代扣制,
在發放獎金的同時,會先代扣補充保費,
員工實際收到的獎金金額,已扣除補充保費。
了解二代健保政策,預先做好因應之道
二代健保對公司和員工均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,
公司需在財務作帳中明確記錄相關支出,
並做好現金流和稅務規劃。
員工也需注意補充保費的扣除,透過合理的收入規劃,降低個人負擔。
二代健保的確提高了企業的負擔,
但透過完善的現金流規劃、薪資結構調整,
還是可以將影響降至最低。
提升員工對二代健保的理解,也有助於穩定團隊士氣。
想了解更多二代健保對公司與員工的影響,建議與專業會計師合作,
讓專家協助找到最符合企業需求的解決方案,
提供專屬的財務和稅務規劃建議。
若對於「 二代健保 」有任何問題或需要辦理相關業務,
請與 元方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聯絡。
官網 | 元方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|
地址 | 100 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7號3樓 |
電話 | 02-23959621 |
客服信箱 | service@excelcpa.com.tw |
Facebook 粉絲團 | 大老闆小常識 |
Youtube 頻道 | 大老闆小常識 |
參考資料
參考資料 1 :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是什麼?費率多少?如何計算?常見問題一次解答
參考資料 2 :補充保險費計算公式
參考資料 3 :健保署提醒投保單位 1月底前完成補充保費申報
參考資料 4 :健保署二代健保 Q & A
參考資料 5 : 健保、二代健保、補充保險費,這麼多東西怎麼分得清楚?